站内搜索
领导信箱

招生就业

绵阳师范学院·智能制造学院

COLLEGE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培养未来智能制造领域的创新型领军人才
时间:2025-05-09  作者:   点击量:


 

什么是智能制造工程专业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是面向工业4.0与全球数字化转型的新兴交叉学科,旨在培养掌握智能装备设计、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融合机械工程、控制科学、计算机、管理学等学科,聚焦智能感知、数据分析、系统集成与决策优化四大核心能力,教授数字孪生、工业机器人编程、图像识别控制、智能传感与检测、智能生产计划等关键技术。课程涵盖智能工厂仿真、工业软件架构、绿色制造等方向,并注重伦理与可持续发展。毕业生可在智能制造领域从事智能装备研发、工厂智能化升级、工业数据分析师等职业,或在企业、科研机构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成为引领产业变革的创新型领军人才。

 

为什么要选择智能制造工程专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正推动制造业迈向智能化变革。面对全球制造业格局重构,德国提出“工业4.0”、美国布局“工业互联网”、中国推进制造发展规划,其共同战略方向均指向智能制造。当前,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正处于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转型的关键期,亟需大量掌握智能装备开发、工业数据分析与系统集成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人才,以支撑制造强国建设目标。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优势与特色是什么?

本专业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核心,构建“机械+智能”知识体系,强化控制-信息-管理协同能力,契合新工科发展需求。依托产教协同育人模式,与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共建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实现课程与产业技术动态对接。聚焦成渝双城经济圈产业升级,开设智能装备设计、工业物联网等特色方向。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等学科竞赛平台,培育学生系统集成与跨界创新能力,形成“设计-集成-运维”全链条能力矩阵,毕业生兼具工程师技术素养与系统架构师创新潜质,精准对接智能工厂规划、产线智能化改造等高附加值岗位需求。通过“校企产教共同体”建设,践行“产业需求倒逼专业改革、技术发展引领教学创新”路径,培养“懂工艺、会集成、能创新”的智能制造紧缺人才。

 

哪些同学特别适合学习本专业?

对智能系统、智能装备、电子技术、控制技术、机器人等感兴趣,有志于从事智能制造技术和智能制造系统设计、制造及研发的同学,适合学习本专业。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学什么?怎么学?

智能制造是一个系统工程,集成了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智能装备、工业机器人、工业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运维管理等关键技术,通过系统构建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及管理等多学科知识体系,融合了各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技术,强化实践创新能力与工匠精神,使学生具备智能制造装备设计制造、系统集成、智能运维等核心能力。该专业主要学习智能制造技术与智能制造系统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专业聚焦川渝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注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学科思维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能在智能制造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及技术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

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机电传动与智能控制、智能传感与检测、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智能制造系统设计、工业机器人技术、智能工厂设计与仿真、智能制造现代质量控制等。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毕业生升学与就业?

考研对口专业:智能制造技术、机械、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典型对口岗位:全球制造业发展、川渝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迫切需求智能制造专业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在机械制造、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电子、医药、纺织、轻工等行业领域,从事智能制造领域产品/产线的开发、设计、制造、应用研究及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智能装备研发工程师:掌握机械设计、PLC逻辑开发,设计工业机器人、智能生产线等装备,开发PLC/工业PC控制系统。智能工厂规划师:掌握工业工程、AutoCAD/PLM软件、精益生产理念,设计自动化产线布局,规划数字孪生系统与绿色制造方案。

校企合作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充分结合了产业实际需求。通过与智能制造领域龙头企业合作,尝试“订单班”式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引入企业工程师参与课程开发,将智能制造装备、工业互联网、智能工厂等前沿技术融入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所学知识与行业技术发展同步。企业提供真实项目案例,使学生在理论学习中结合实践,提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学校与企业共建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和实验室,为学生提供高仿真的生产环境和先进设备。学生通过模拟智能工厂的生产流程,可以体验从设计、制造到管理的全链条操作,增强动手能力和工程素养。此外,企业还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使其在真实工作环境中积累经验,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学校与企业联合开展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攻关,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和产业实践,形成良性循环。通过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学生能够参与企业研发项目,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实习实训

实训实践是培养适应现代制造业智能化转型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重要环节,以培养适应现代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高素质技术人才为核心,通过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学生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综合能力。实训聚焦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等关键技术,内容涵盖理论学习、设备操作与项目实践三大模块。学生首先学习智能制造的基本概念、自动化控制原理及行业趋势,随后通过操作工业机器人、智能仓储系统等设备掌握编程与维护技能,并参与数字化工厂搭建、智能检测流程优化等实战项目,强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分组完成生产线设计、故障诊断等任务,培养创新思维与协作能力。

学生不仅能熟练操作智能设备、掌握PLC编程与数据分析技术,还可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对接企业需求,提升就业竞争力,成为兼具技术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此外,实训成果助力企业实现生产自动化与降本增效,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随着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等技术的发展,未来实训将更注重跨领域融合与前沿技术探索,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进一步促进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本专业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智能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学生风采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以职业岗位需求和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为双核导向,秉承“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培养理念,通过学科交叉与产教融合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本专业学生具有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在互联网+、挑战杯、全国三维数字化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金相大赛等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28项,获奖100余人次。通过竞赛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凝聚力和专业认同感,找出学习上的不足之处,激发学习动力,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的。

 

 

    

 

 

 

 

 

 

 

上一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胜任电力系统设计与运行、控制装置开发与集成的工程技术人才
下一条:绵阳城市介绍(二)

版权所有@绵阳师范学院-智能制造学院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22 RESERVED  |  绵阳金石易佳-设计开发